中部培训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 知识点总汇 > - 正文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先秦文学

2010-04-28 12:33:27

摘要:在鉴赏时首先要懂得怀古诗词与史书和史论之间的区别。一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历史,由于篇幅的限制,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不讲究百分之百地忠于史实。其次,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怀古(含咏史)诗词

摘要:在鉴赏时首先要懂得怀古诗词与史书和史论之间的区别。一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历史,由于篇幅的限制,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不讲究百分之百地忠于史实。

其次,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因为诗涉历史,所以在鉴赏时难度较大,对于中学生而言,不掌握一定的鉴赏诀窍,回答起问题来肯定会搔首踟蹰,不知从和何说起,怎样落笔。本文就此做一点粗略的探析,以拨开疑云,启发思迪,打开解题通道。

在鉴赏时首先要懂得怀古诗词与史书和史论之间的区别。一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历史,由于篇幅的限制,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不讲究百分之百地忠于史实。比如说李商隐的《贾生》,与史实就颇有出入,其实,汉文帝还不算昏庸,也不是不想重用贾谊,贾谊之不被重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遭到周勃等元老大臣的反对。诗人只是抓住“问鬼神”与晚唐许多皇帝佞佛媚道以及自己和贾谊都最终不被重用这两个相似点,借此发挥,以抒发自己“辜负凌云万丈才”的无尽感慨。二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史论,在二十个字到百把个字的一首诗或词中,绝对无法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做出全面的评价,做出结论,只是抒发某种感慨。例如课本中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对王昭君的评说则明显带有史论的性质,得出和亲政策比战争好这一结论,这对搞好民族团结颇有意义;而杜甫的《咏怀古迹(三)》只是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不做任何结论,其间有霄壤之别。例如我们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出这样一道题目:“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就不能用叙史或论史的手法来考虑怎样回答,只能从怀古诗景物描写的角度来作如下分析:“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其次,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三国演义》开篇词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自然带有很大的戏谑色彩,还是陈与义的“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说得好,其中蕴含着诗人多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无穷感慨。还是以杜甫的《咏怀古迹(三)》为例来阐述这一问题:王昭君与杜甫的的连接点究竟在哪里呢?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颇为相似,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极其相似。杜甫正是立足于此而创作出历史上最杰出的昭君诗,虽然白居易、储光羲、王涣、欧阳修、王安石、赵翼等历代诗人也都写过不错的昭君诗,但都不能望其项背。抓住这两个连接点,我们就不难探明杜甫这首昭君诗的意蕴,在鉴赏时就不会偏离了方向。前面谈的是从相似点出发来找连接点,还可以从相反方向来找连接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正是有感于此,苏轼才创作出历史上最杰出的赤壁怀古词。高中语文课本和读本中有一些怀古诗词,都是很不错的,我们应该潜心研读,从中总结出一些解答怀古诗词问答题的规律。比如,我们用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出这样一道题目:“这首词最后以怀念李白和写景作结,所含有余不尽之意主要是什么?”回答时则应考虑作者与李白来采石矶时有何共同点,落拓的南宋爱国诗人的愁和恨与李白因参加李璘幕府而被流放,最终死于此,十分相似,据此可作如下回答:“李白想‘为君谈笑静胡沙’,落得远贬夜郎路八千;如今佞当道,词人的前程也不会比李白好多少,怕是和青山之外缥渺的远烟一样。”

其三要学会点比较鉴赏。这不但对领会作者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提高鉴赏能力也很有好处。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对后世的影响往往都很深远,许多文人骚客对之大都“感极而悲者矣”,便欣然命笔,各抒其怀。但由于各自身世、地位、处境、个性、风格等的差异,其作品也就大相径庭,立意千差万别,水平参差不齐。我们不妨以写项羽的两首绝句为例来加以深入探讨:杜牧的《乌江亭》诗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亦有同题诗曰“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说明大丈夫男子汉要经得起失败、挫折的考验,要有包羞忍耻的顽强毅力。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在史识上,王安石见高一筹。从艺术的精度看,也就是说要从作者艺术造诣高低上加以评析,杜牧的诗先提出对问题的正确看法,再概述史实,最后急转直下,一气呵成,全诗气势宏伟。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点明道理──如何对待失败和挫折。王安石以三句概述史实,最后一句点题,提出与杜牧相反的看法。因为缺少杜牧那种简练的叙事和顿挫的笔法,以及曲折回环的咏叹,所以显得平铺直议。总而言之,从这两首同题诗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然而,咏史并非史论,从诗词创作的整体艺术水准而言,王安石远不及杜牧,正如钱钟书先生所指出的,王安石同样犯了宋人写诗填词好议论且缺少形象思维的毛病。值得做比较鉴赏的这类作品还有不少,如写贾谊、王昭君、诸葛亮、杨贵妃等著名历史人物的同题诗,颇有些不凡之作,都可以拿来做做比较,以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我们可用王安石《贾生》(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和前面提到的李商隐的同题诗出一道这样的题目:“李商隐和王安石同咏贾谊,而主题为何相反?谁的诗的艺术水平更高?”其答案是:“主题相反是因为两人说处的时代以及身世、地位、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李诗用笔曲折,韵味深长,揭示了历史上人才不被重用的普遍规律;王诗虽用笔奔放,颇有见识,但纯是议论,且只表达个人知遇之恩,远不如李诗。”

第四要掌握一点怎样区分怀古诗词艺术水准高下的要诀。借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无我”和“有我”之境的说法来谈一谈:就写景而言,“无我”之境是最高境界,而对怀古诗词而言,“有我”之作才能臻于精妙。先看一下刘禹锡的《蜀先主庙》:“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鼎足,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这首怀古之作抒发了国家后继无人,将导致倾覆的深沉历史感慨,也是对腐朽的统治者的讽喻,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首诗前半写刘备的英雄形象,一生功业,高度概括,笔力雄健;后半写蜀汉衰亡,感慨万端。鲜明的兴亡盛衰的对比道出历史的深刻的教训,也是对当时的统治者的嘲讽。全诗警辟工整,垂戒千秋,句句精拔,字字如濯,怀古、论史浑然一体,形象感人,意义深邃,令今人读之,亦掩卷喟叹,感慨系之,国家兴亡盛衰之恨顿生。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却批评这首诗为“浅近”(不够含蓄),斯评虽不恰当,而批之曰“无我”则比较准确。刘禹锡只是作为一个客观的评判者,没有把自己融入诗中,因而“诗中无我”,虽警辟深邃,但难臻精妙之品,不如杜甫、苏轼怀古诗词。还以杜甫的《咏怀古迹(三)》而言之:诗人在咏怀古迹时,用的是“古人即我,我即古人”的手法,把自己完全融入诗中,诗人悲明妃出塞与自悲“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叹明妃绝色遭弃与自叹“古来材大难为用”,如水乳交融,似水中着盐,浑然无迹。可以说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吟咏时诗人并非隔岸观火,或作壁上观,而是亲赴火场,身临其境,故感慨格外深切,意蕴分外深邃,情意特别真挚,余韵尤其深长,令后人读之击节赞赏,拍案叫绝,唏嘘叹惋,以至泣下,绝非一般客观评判者之所能及也。例如,可用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出这样一道题“为什么这首诗以诘问的语气作结,更富韵味,请作简要的分析。”就要运用诗人咏贾谊亦兼自咏手法回答之:“诗人明知贾谊为何来到长沙,却故意提出贾谊‘何事’来到长沙这一疑问,这就更为曲折地抒发出了对贾谊,也是对自己的怜惜之情,可谓含情不尽。”

最后一点,要知人明世,也就是要了解作者的简历、史实、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以便感悟诗情,这对咏史诗词尤其重要。其实,高考诗词鉴赏题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往往在课本中出现过,比如1996年考的是元朝阿鲁威的散曲《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赤壁之战这段历史,在课本和读本中屡见不鲜。1991年考的文天祥的《念奴娇》(也有人认为是邓剡之作)涉及到的也是“三国”的历史,还涉及到《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由此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因为这是最基本的,所以就不再详加阐述。例如,我们可以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怕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出这样一道题:“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词中张翰、刘备的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就必须运用本段所谈到的方法回答曰:“以张翰、刘备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不想追求闲适生活,只想建功的崇高理想。以桓温的话抒发了英雄失意,年华虚掷的的痛苦。”

当然,怀古诗词的鉴赏还要涉及到其他许多知识,如诗中的景物描写,则要结合运用写景诗词的鉴赏方法,又如诗词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类型的诗的用法一样,就不一一细说了。

诗歌鉴赏4

借古讽今 感怀身世——怀古咏史诗鉴赏

一、特点

后代诗人对尘封往事发思古之幽情。它常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了诗人对社会历史的感触。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解读要求:(1)基础: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

(2)关键: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解读时应思考,对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诗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

二、分析鉴赏

例析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猝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一)鉴赏方法:

1、弄清触发的媒体:古迹、典故、人物等

2、弄清史实:作品涉及到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典故。

3、体会意图: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诗人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

4、领悟感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

(二)所抒之情

咏史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社会历史的感悟,抒发作者的情感。

1、叹朝代兴亡变化。 2、感慨岁月瞬息变幻。 3、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

(三)常用表现手法:

1、以景衬情 2、由议论引发 3、正反对比,侧面烘托

三、作者在咏史时所站的角度

1、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诗人不置身其中。如下面两首: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① 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②,肯为君王卷土来③?

注释: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③肯:岂肯,怎愿。

赏析点拨:王诗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诗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认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2、把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人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

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叙写自己对陈琳的景仰之情,而今日漂泊江湖路过陈琳的坟墓。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是全篇寄寓之意所在。)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即景抒情。前句是墓前之景,下句是墓前的遥思。)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

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不是感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借题发挥,借咏贾谊故事,尖锐地指出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视人才,让他们在政治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胡曾《咏史·赤壁》: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两诗所咏之历史均为三国时候东吴与曹操在赤壁对垒的一场仗,东吴仅几万兵力,面对曹操数十万大军,由于周瑜抓住了敌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扬己之长以制胜,结果火烧赤壁,大败曹军。这是一场奠定三分局面的战略性大战,也是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所以引起后世许多文人墨客的怀古之情。请分析两首诗歌抒情角度的差异。

以思乡为题材的诗歌很多,流传下来的经典名句更是数不胜数。那么在赏析此类题材的诗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这联诗,道出了人们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深沉执着而又殷切之情。就是在今天,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歌曲,仍可车载斗量。在唐宋诗词中,直可汗牛充栋,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什,千古传唱不衰,至今依然能激发读者强烈的怀念故乡的纯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经典之说,用在乡思类诗词的鉴赏上,也是完全适用的,所不同的是要抓住这类诗词的特有景象。首先要抓住篇中的“月”。因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人们移情于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的感情,并以之象征人世间的聚散。先以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中那皎洁的月亮将清辉洒满庭院,一片白茫茫的,很自然使人联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故园、故人之思自然蕴含其中。后两句转为写“秋思”,这个“秋思”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故园、故人、情人都可以包含其中。十五的月亮照在庭院,也照在家乡,“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人正“举头望明月”,在这团圆之夜,我的家人,是否也和我一样,都在苦苦地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结尾一句很有讲究,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是今夜我的“秋思”最为深长,但在表现形式上却采用了“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句式。这种既非自问,也非问人,更非反问,充满伤感的话语,把读者带进了月明人远,思悠怨长的境界中去,显得意韵深邃,回味无穷。尤其是一个“落”字,化虚为实,新颖妥贴,掷地有声,不同凡响。又如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罗邺的“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顾况的“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卢纶的“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都是用“月”抒发乡思的名句。我们可以用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来出这样一道题来加以巩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的残月对表现乡思之情起到何种作用?请作简要的分析。”回答前应做这样的考虑:诗中的残月和该联中其他五个景物的描写共同构成一幅画面,极富羁旅行役的色彩,并联系学过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即可作出正确的回答:“诗中的残月既衬托出诗人羁旅天涯的孤苦伶仃的形象,又和‘鸡声’等景物的描写共同熔铸出浓烈的乡思之情。”其次要抓住篇中的“雁”。秋去春来的候鸟鸿雁,和月亮一样,也是触动诗人们乡思的重要媒介,因而在乡思类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我们先以杜牧的《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来做个典型分析:诗人写早雁惊飞,四散逃难,将咏早雁和咏逃避战乱,背井离乡的人民切合在了一起。再写早雁南飞经过首都长安上空的情景,衬托出逃难的早雁孤飞时的悲凉情怀,加上“数声”悲啼,更显出境界之凄凉,情景妙合无垠。又写了诗人对鸿雁的深情叮瞩,同情它们惊飞离散,也怜悯它们有家难归,还为它们的将来做了打算,真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可以说整个乡思之情都笼罩在“雁”中。而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韦应物的“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刘禹锡的“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白居易的“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李益的“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等等,都是以“雁”达乡思的典范之作。我们可用陈均的《九江闻雁》(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出道题:“‘一声新雁’和‘九江秋’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是否合情?为什么?请作简要的分析。”回答前可作这样的思索:可把这一句改造为一个复句:正因为有了“一声新雁”,所以人们才觉得“九江秋”来了。对于远离故乡的人来说,闻雁而思乡是带有普遍意义的。然后就能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一声新雁’和‘九江秋’构成因果关系,看似很不合情,却是顺理成章,因为大雁南飞代表了秋天的到来,而这新雁一声最能触动人的乡思。”其三要抓住篇中的“柳”,这一点在《赠别诗词鉴赏要诀》里已经论及,不再赘述。

抓住篇中的梦境描写,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古人有诗云:“梦境原虚幻,情真幻亦真。”记梦必须写景,这样,抒发乡思之情就有了依托;梦境往往是奇特的,

而情奇就不会使人觉得怪。乡思的愿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而在梦中却很容易实现,“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先以武元衡的《春兴》(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为例做个简要的分析:诗中的第三句写春风吹梦,第四句写梦逐春风,那和煦的春风仿佛正在为天涯漂泊者带来故乡春天的信息,圆了牵肠挂肚的乡思梦,飘飘荡荡,越大山,跨大河,回到了故乡。梦中的春风是那么的多情,又那么善解人意,似乎成了诗人回乡的引路者。这样,无形的梦境就变成了有形的现实,抽象的乡思就被形象化了,这里用的是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还有司空图的《华下》(故园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戎昱的《旅次寄湖南张郎中》(寒江近户慢流声,竹影当窗月乱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等,都是用记梦来抒发乡思之情的佳作,可以做个比较鉴赏,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下面再以解题分析来结束本段:“阅读顾况《听角思归》(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就诗中作者怎样运用记梦来表达乡思之情做简要的分析。”解答前应先考虑诗中哪些地方是记梦,哪些地方是写梦醒之后的景象,再和诗题中“思归”情结联系起来分析,就不难做出这样的回答:“诗人描写梦中的故园已经荒废,说明离家已久,思情更切,长夜漫漫,梦魂颠倒,梦醒时分更觉断肠,继续入梦已不可能,起看残月,顾影徘徊,复听晓角,更是悲从中来。”

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也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杜甫有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火连年不断之时,人民是多么盼望得到家中亲人的信息,因此,诗人认为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万金”,这一千古名句不但抒发了杜甫对亲人的殷切思念之情,而且把国恨家愁抒发得淋漓尽致,把忧国忧之民之情表达得十分充分。还是举个很有趣的例子来作深入一点的分析: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在写家信时深感乡思情切,柔情万种,“一行书信千行泪”,说不完,写不尽,其间充满了深厚丰富的感情和难以完全表达的矛盾,又似乎有点“书被催成墨未浓”的意味,到带信人要出发了,仍然担心漏掉了什么,觉得还有没写完的,又开封想再添上些,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这一细节写得非常细腻,非常典型,看似平淡,却韵味犹浓。可以说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所以《唐诗别裁》认为这首诗“亦复人人胸臆语,与‘马上相逢无纸笔’一首同妙。”潘德舆《养一斋诗话》更是推崇备至,以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而白居易的“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在写法上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以“雁传尺素”来表达,也别有一番滋味。为了加深认识,我们可以用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出道题进行练习,以期得到巩固,题曰“诗人出塞路上逢入京使者,想给亲人捎封信,但却苦于没有纸和笔,只好请他带个平安口信。诗人真的连纸笔都没有吗?这样表达妙在哪里?请从语言和风格上作简要的分析。”答前应作这样的思考:诗人说没有纸笔只是个漂亮的借口,而诗人出塞的目的自然是投笔从戎,豪情满怀,想立功边疆,封妻荫子,对故乡和亲人虽有思念之情,但并不太强烈,因此不知从何说起,倒不如不写更好些。然后即可作出以下正确的回答:“诗人并非没有纸笔,这样写显得更为含蓄。从语言上看,诗人用的是‘人人胸臆语’,朴素自然,不假雕饰,极平凡而极亲切感人;从风格上看,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襟。”

把乡思之情放在节日这一特殊日子里写,可以表达得更为强烈,这也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王维有千古传诵且富有哲理的名句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是家人团聚的好日子,自然也是身在异乡的天涯羁旅最想家的时候,王维的一个“倍”字道出了为什么诗人们喜欢把写乡思诗词的背景放在节日的奥妙。这个道理无庸赘述,还是举个实例来加以阐述为好。先看看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在新桃即将换旧符的除夕夜,诗人羁旅天涯,独自一人呆在旅馆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连唯一的一盏油灯也变得冷嗖嗖的,遥想家乡亲人们在灯火通明的大厅上欢聚一堂,自己又怎能睡得着呢?孤独寂寞的清凉之感油然而生。第三句诗人采用“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的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人,而说家人思己,把深挚的乡思之情表达得更为婉曲含蓄,其手法与杜甫的名篇《月夜》如出一辙。最后诗人还引发出明朝“霜鬓”还将增添几缕的无尽感慨,可谓言已尽而意无穷。倘若这首绝句不是放在除夕夜来表现,其效果则要大打折扣。还有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自听。把酒看花看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白居易《邯郸至除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刘长卿的《新年作》(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等,都是这类诗词中的顶尖佳什,理应熟悉。我们可用崔涂的《除夜有怀》(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出道练习题以巩固之,题曰:“尾联在诗中的作用上什么?诗人把乡思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答题前须明确:尾联往往有篇末点题的作用,再抓住“每逢佳节倍思亲”,自能得出正确答案:“尾联起点题、点眼的作用。表达了岭夜除夕,诗人正在飘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飘泊,这就把因飘泊而引发出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

懂得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是深入领悟乡思诗词的一大关键。那么,什么叫做“以超极表至极”呢?说简单一点,就是诗人把所要表达的感情推到了极点之后,并不就此打住,而是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超过了极点。哲学家认为,真理向前迈进了一步就会变成谬误;而写诗抒情超过极限,可能有悖常规,但因其有特殊的道理,却形成“反常合道”的妙趣。即以刘皂的《旅次书朔方》(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上故乡。)为例,谈谈纯乡思诗词在运用此法的特点。诗人十年旅居并州,乡思之情强烈到了极点,然而,回乡的愿望不但不能实现,却“无端更渡桑干水”,离家乡越来越远,其思乡之情则超出了极限,无奈之中只好把并州姑且当作自己的家乡。诗人想回乡却南辕北辙,则情何以堪。至此,乡思之情得到超强的表现,既微妙而又真实,所以成为不朽的名篇。而李白的《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则显得深藏不露,人的故乡只有一个,即使有第二故乡之说,两三个也已经是极限了,而诗中处处是故乡之说则远远超出了极限,实属荒诞;但因为在醉乡之中,此说又颇为合理。而一旦酒醒后,其思乡之愁则肯定更为强烈,其所谓“举杯销愁愁更愁”者也。我们可以用李觏《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来出下面一道题:“这首绝句在构思上采用什么方法?并说说此法的妙处。”解题前应做如下思考:极远的天涯尚可望到,而故乡却望不到,可见故乡比天涯更遥远;诗人恨极故乡被碧山所阻隔,而碧山又被暮云所遮,可见望乡之难超过了极点。能这样理解即可,至于懂不懂得“以超极表至极”,倒在其次,做过这道题后也就会了。其答案曰“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运用此法可以使所要表达的乡思之情变得最为强烈,达到超越极限的地步。”

乡思诗词鉴赏还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必须掌握,如用写声来表达,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高考语文中,文言文占有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分值,从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占的比重就可以看出。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很多同学觉得晦涩难懂十分枯燥,其实不然,在看不懂的情况下可以对照着翻译粗略的浏览一遍,你会被古人精简犀利的文字功底而折服。以下是高考中可能会遇见的一些课文目录,含有翻译供同学们参考。

1、荀况《劝学》原文和译文

2、《师说》参考译文

3、 《前赤壁赋》原文和译文

4、杜甫《登高》原文和译文

5、白居易《琵琶行》原文与诗体译文

6、李商隐《锦 瑟》

7、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

9、《过秦论》原文和译文

10、《陈情表》原文和译文

11、 《短歌行》原文和译文

12、王羲之《兰亭集序》

13、《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和译文

14、《滕王阁序》原文和译文

15、杜甫 《 秋兴八首》(其一)

16、《定风波》(宋)苏轼

17、《游褒禅山记》原文和译文

18、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9、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和译文

20、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

【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东可以望到夏口,向西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转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象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象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象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考纲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钟响磬鸣

一僧房中有磬,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曹绍夔素与僧善。夔来问疾,僧具以告。俄击斋钟,磬复作声。绍笑曰:“明日设盛馔,余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冀或有效,乃力置馔以待。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鑢(lǜ)磬数处而去。其响遂绝。僧问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便愈。 (错:同“锉”。)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曹绍夔素与僧善。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译文:曹绍夔平素和这个和尚交好。

点击下载全部:高考文言文专练:实词的掌握与运用

文言虚词的推断技巧:

例1:选出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得无教我猎虫所邪

B、尚思为国戍轮台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C、皆以美于徐公 属予作文以寄之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技巧一、分清实词、虚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代词。有些虚词兼有两种以上用法,需要分清词性。

练习:判断加点的词语的词性,并解释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曾不若孀妻弱子

4、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5、谁为大王为此计?

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7、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8、蒙故业,因遗策

9、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0、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1、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点击下载全部:201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专练:虚词的推断技巧

推荐阅读:高考文言文专练:实词的掌握与运用

2010年高考语文新增必背古文汇总

高考语文必背材料:诗词鉴赏常用术语及分类例说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实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之倒装句篇

备战2010年高考语文:必背课文归纳(含翻译)

2010年浙江高考语文专项练习:文言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技巧归纳:固定句式

高考语文易错题考点指导:字形

【考点解析及预测】"识记现代汉语汉字的字形"是高考语文试题的常考点,命题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普通话异形词整理表》为依据,重点考查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率较高而又容易写错的字。考查词中字乃至句中字或结合字音考查会成为趋势。

例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租赁 突如其来 鸠占鹊巢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B.泻药 缉拿归案 挑肥捡瘦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C.把柄 罚不当罪 眼花缭乱 鞠躬尽粹,死而后已

D.徇私 响誉中外 唇枪舌剑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考点】考查词语中的别字。

【答案】A

【解析】B"捡"应为"拣";C"粹"应为"瘁";D"响"应为"享"。

【思路分析】错别字的主要有形近致误、音同或音近致误、义近致误等。考生可以扩词法、辨义法进行识别。如B项的"挑肥捡瘦"中,据成语对举的特点,第一字与第三字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对的特性,"挑"与第三字字义相近,只有"拣"才合适。

点击下载全部:高考语文易错知识点矫正:字形

高考语文易错题考点指导:实词和虚词

【考点解析及预测】词语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含成语)几种,除福建、上海外,是高考的必考点。选择题以近义词的辨析和熟语的理解为主,问答题往往和病文修改结合考查,命题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有增加的趋势;熟语(2006年以后以成语为主)使用和近义词辨析基本各占一半;将三者结合起来考查是一个趋势。

例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⑴张教授把祖辈__下来的秘方献给了当地的医疗部门,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⑵望着那__的夜空,他又回想起那__的童年,因为每一颗星都闪烁着小时候妈妈讲给他的许多动人的故事。

⑶新上任的检察长衣着__,其貌不扬,但脸上刚毅的神色似乎在告诉人们些什么。

A流传 悠远 幽远 俭朴

B留传 幽远 悠远 简朴

C留传 悠远 幽远 俭朴

D流传 幽远 悠远 简朴

【考点】考查句子中的同音近义词的选用。

【答案】B

【解析】⑴"流传"是"事迹、作品等传下来或传播开"的意思,"留传"是"遗留给后代"的意思。⑵"悠远"指"离现在时间长或距离大","幽远"是"幽深"的意思。⑶"简朴"侧重"简单","俭朴"侧重"俭省"

【思路分析】实词着重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尤其是同音近义词的辨析难度大。2002年高考试题就是这种题型。要从静态层面(词义轻重、范围大小、词性和语法功能)和动态层面(适用对象、搭配习惯、氛围情调)和情感层面(褒贬色彩、语体色彩、表达色彩)去辨析。考生不必依次选填,可以先填容易的,排除相关选项后再仔细斟酌其余选项。

点击下载全部:高考语文易错知识点矫正:实词和虚词

高考语文易错题考点指导:拼音

【考点解析及预测】拼音是高考语文试题的开卷之题,其答题的自我感觉影响考生后续作答。命题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依据,常以单选题形式出现。重点考查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率较高而又容易误读的字音。

例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阴霾 张驰有致 媲(bì)美 相形见绌(chù)

B.草坪 流光溢采 涨(zhǎng)幅 若即(jì)若离

C.蝉连 金榜题名 透露(lòu) 含英咀(jǔ)华

D.峰会 蛛丝马迹 折(zhē)腾 喟(kuì)然长叹

【考点】综合考查字音和字形。

【答案】D

【解析】A张弛有致 媲美pì B流光溢彩 若即若离jí C蝉联 透露lù

【思路分析】题干要求判断字音和字形两方面,这也是减少题量后的一个较好方式,又符合我们对拼音、文字的识记规律而被看好。考生只需要找出选项中的某一方面的错误一处即可将该项排除。

点击下载全部:高考语文易错知识点矫正:拼音

高考语文易错题考点指导:扩展语句

【考点解析及预测】语言运用是高考试题"求新求变"的"试验田。扩展语句要求考生通过联想、想象和推断,进行扩展。就其形式来说,有扩词成句和对句子进行续写式扩展两类。常见题型有丰富句意、再现情景、扩展话题、转换图表等。

这一考点与短文阅读、修辞、语言的生动诸考点往往同题考查。

例1.某中学学生董××因沉迷于网吧,严重影响了学习,人也变得萎靡不振,不愿与同学交往。请你在"网络""游戏""虚拟"三个词中任选两个词各写一句话,提醒并帮助他。

要求:语言辩证,有说服力。(每句不超过25个字)(5分)

【考点】考查扩词性扩展语句。

【答案】①网络是人类的工具,但人类不应该成为网络的工具

②网络是人类的得力助手,但人类不能成为网络的奴隶;

③游戏是人生的点缀,但游戏不应该成为人生的追求;

④虚拟世界奇妙无穷,但人的灵魂不能变得空虚。(写出一句得2分,写出两句即得5分)

【思路分析】解答的基本程序为:明确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借助修辞与表达方式,体察情感方向,润色整合文字。此题的要求有三点:在三词中任选两个,要有辩证性,每句20字以内。考生要注意语言的辩证性这个要求,它要求说出其好处和劣处。

点击下载全部:高考语文易错知识点矫正:扩展语句

高考语文易错题考点指导:成语和熟语

【考点解析及预测】2004年高考将熟语的范围扩大至成语、俗语、惯用语、歇后语以来,又逐步回归到以成语为主。所以,成语仍是考生关注的重点。对于熟语而言,稳定成熟的题型是在Ⅰ卷中考查辨析,近年来在Ⅱ卷中新兴的题型更加贴近考生的生活,如近义成语选用、据句意选用成语等就很新颖。

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3分)

A.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B.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C.从洞口入内,你会看到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峡谷深近百米,两壁如削,宽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的地下三峡。

D. 在久居内陆的人眼里,大海的一吟一荡都是诗。可从小说生长在海边的人,早已司空见惯了归帆片片、鸥影点点。

【考点】考查成语的选用。

【答案】C

【解析】A"鳞次栉比"指房屋多且有次序地排列。B 不合语境,"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语义表达刚好相反。D"司空见惯"后不能带宾语。

【思路分析】成语的辨析需要注意褒贬失当、对象误用、范围不当、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搭配不当、近义混用等错误使用类型。其中,近义成语的辨识关键在于同中求异,可从对象、场合、色彩、轻重等方面辨识。比如,"鳞次栉比"形容建筑物,A项用错对象;"瑕不掩瑜"是优点比缺点多的意思,前后矛盾。

点击下载全部:高考语文易错知识点矫正:成语和熟语

高考语文易错题考点指导:病句

【考点解析及预测】这一考点是高考的必考点,大纲要求辨析并修改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试题具有突出的时代性,重点考查病句辨析。其中结构性错误(前四种)的辨析和语义性错误(后两种)的辨析考查的比例约为5:1。除个别省市(如2004年全国卷Ⅲ和2005年全国卷Ⅱ)将语意性病句的辨析单独考查外,多数省市将两大类病句同题考查。

(一)客观题

例1.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近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让世界不仅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而且还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

B.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了,值得北京乃至全中国思考的是,能否把我们在奥运会期间各方面的优异表现持续下去是个问题。

C.申先生十年前来上海打拼,凭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更难能可贵的是,成功后的他没有忘记穷困的故乡的孩子。

D.问责庸官毫无疑问值得叫好,但它是不是一个新的政策,政策力度到底有多大,仅凭媒体提供的单一数据很难作出定论。

【考点】考查病句的辨识,包括语义性病句和结构性病句两种。

【答案】 D

【解析】A语序不当,改为"不仅让世界更全面地……";B句式杂糅,"是个问题"去掉;C歧义句,"穷困"的是"故乡"还是"孩子"?

【思路分析】语感审读法是辨析病句的前提;对于结构性错误,宜采用"压缩法"查找病因。语义性病句,要从句意、逻辑、修辞入手。有些病句从语法上看没有问题,就得从逻辑事理上进行分析,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前后顺序、句间关系等;表意不明可分为"歧义"(两种解释都可能)和"费解"(作者的本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两类。

点击下载全部:高考语文易错知识点矫正:病句

高考语文易错题考点指导:标点

【考点解析及预测】标点符号的易错、易混点以及点号和标号的连用是考查的重点,主要考查问号,点号的语句层次关系,括号、引号与点号的连用,引号、书名号的混用等。除了单选题外,在第Ⅱ卷中也以改错或标点的形式出现。

例.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继续推进地震灾区交通、通信、能源、水利……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让灾区人民早日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B.三鹿集团的第二批财产将于4月7日在石家庄公开拍卖,曾以联合竞拍体方式成功拍下三鹿首批破产包的三元集团是否会继续参与竞拍?竞拍的底价究竟会达到怎样的数字?已成为百姓议论的话题,更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C.随着城市的扩大,经济的发展,大气不稳定性的加强和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频次的增加,湖北省气象局的气候模式模拟结果显示:未来50年我省年平均气温将继续上升1℃以上。

D.昨日,中国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在解释最终选择蔡斌执掌中国女排的理由时表示:选择比陈忠和小9岁的蔡斌有利于新周期(从现在到伦敦奥运会)拓展思路,有利于中国女排长远发展。而蔡斌本人坦言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考点】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辨识。

【答案】D

【解析】A.省略号应换为"等"字; B. 两个问号应改为逗号;C.前两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思路分析】题干所说的"合符规范"指《标点符号用法简表》中示例提及的常用、常见的用法。因此,考生复习者一考点时不必钻牛角,不必剑走偏锋。考生可以将那些容易混用、误用、滥用的标点符号归类复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其用法上的细微差别。

点击下载全部:高考语文易错知识点矫正:标点

高考语文易错考点指导:语言运用新题演练

练习29、先秦诸子召开一场学术思想座谈会,请依据甲、乙、丙的三则发言内容,推断甲乙丙各是谁?(虚拟构置场景,年代前后可不考虑)(4分)

甲:人与人之间,即使亲如父子,也不可能不讲利害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好行为给予奖赏,坏行为给予惩处,就是最合乎人性的管理方式。

乙:许多人并不了解,人只不过是自然大化的一部分。在我看来,「性善」、「性恶」其实是无谓的争论。面对当前的昏浊乱世,重点是怎样能活得自在啊!做人只要随顺本性,因任自然,就能无所成心地快意遨游,融入天地不言的大美之中。

丙:人之所以向善,必须靠后天的努力修为。因此,接受教育、从事学习,乃是当务之急。对于莘莘学子而言,好的老师、好的教本是不可或缺的;正犹如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外在的一套礼法规范也是必要的。

甲: 乙: 丙:

点击下载全部:高考语文易错知识点矫正:语言运用新题演练

高考语文易错考点指导:语言的连贯和得体

【考点解析及预测】连贯"考查句间关系,或客观题(排序),或主观题(排序、补写等),要求几个一致(话题、句式、语境等),常考的题型是排序题。"得体"考查语境,即用语能切合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的差异。

(一)语言的连贯

例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著名学者庞朴在他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中说: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

②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③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④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

⑤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

⑥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

A. ④①⑤⑥③②

B. ⑤④⑥③①②

C. ⑥⑤④③②①

D. ①④⑥⑤②③

【答案】 A

【解析】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由内到外,由低到高来排列。六句三层意思,每两句为一层。由"思维方法"到"行为习俗",由"情感抒发"到"审美趣味",由"价值取向"到"终极关怀"。

【思路分析】排序要"四抓"(抓起始句、中心句、文体特征、前后关系)。

点击下载全部:高考语文易错知识点矫正:语言的连贯和得体

高考语文易错考点指导:语言的简明准确鲜明

【考点分析及预测】语言的简明就是要求说话要简洁明了,无歧义,不啰嗦;语言的准确和鲜明则要求说话时要主题突出而集中。其中"简明"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在Ⅰ卷中出现,也以虚词的选用等形式在Ⅱ卷中出现;准确和鲜明则往往是一个评分要求。

这几个考点往往与语言的生动、仿写等结合起来考查。

例1.某电视台制作了一个由政府官员、企业家、消费者三方参与的"食品安全"对话节目,主持人引述了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中的一句话:"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作为对话的中心议题。假设你参与了这个对话节目,请你任选一种身份发表自己的见解。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简明、得体,③不超过60个字。(6分)

【考点】综合考查语言的准确、简明、得体。

【评分要点】(6分)要点:①观点正确(2分);②得体(3分);符合身份(1分),关照对话的任何一方(2分);③语言简明、连贯(1分)。

【思路分析】首先要注意题干信息及要求:①显形要求是:语言准确、简明、得体和60字以内;②隐性要求是:三方身份任选一方;话题为"道德的力量"。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可以大致分析出得分点,做起题来才不至于无的放矢。

点击下载全部:高考语文易错知识点矫正:语言的简明准确鲜明

高考语文易错考点指导:应用文

【考点解析及预测】应用文以其格式要求和短小、实用的特点而日益成为高考语言运用试题的新宠。常见的各种应用文,如便条、请假条等日常应用文和书信、申请书、广播稿、证明信等专用应用文均可入题;所涉及的考点众多,既包括语言运用的多个考点,也包括语言知识的多个考点,是语言运用的新题的摇篮。

例1.下面一段话,在标点、词语、语法等方面有一些毛病,读后完成题目。(4分)

坚持体育锻炼好处多

①青少年正处于发育阶段,②体育锻炼能给生长骨骼的骨骺以适当刺激,⑧使骨头长得大而结实,④使人身材高大、强健。⑤还能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⑥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

标点不当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搭配不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考点】综合考查病文修改、标点。

【答案及评分要点】标点不当的是:④(1分) 修改:句号改逗号 搭配不当的是:④(1分):身材高大、身体强健 (去掉"强健",改变了原意不得分)

【思路分析】这种题目一般在题干上对答题的方向有大致的说明,考生一定要仔细审题,从中找到答题的思路风向标,才不至于四处撒网,事倍功半。比如,此题的题干已经明确指出了材料在标点、词语、语法上均有错误,另外,答题提示语已经明确了是标点不当和搭配不当,难度已经有所降低。

点击下载全部:高考语文易错知识点矫正:应用文

高考语文易错考点指导:压缩语段

【考点分析及预测】压缩语段的实用性更强,因此比扩展语句考查的频率要高得多,其命题突出语言操作的实用性,侧重在具体语境中凸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聚焦在筛选信息及概括归纳内容上。

人物评价、主题词、关键词、手机短信等是压缩语段的新型题目类型。

例1、概括下面一段文字中反映的主要现象及其原因。(不超过30个字)(5分)

美国耶鲁大学,在过去的25年里,历史一直是头号热门专业。史景迁的中国史课年年几百人上,已经成了传奇。英语专业在1990年代前半期就是第二热门的专业,后来才被经济学超出。耶鲁的经济学,是高度理论化的人文学科,不是实用学科。在哈佛大学,前四大热门专业,第一是社会科学,第二是生物,第三是英语,第四是心理学。普林斯顿传统的五大专业是政治学、经济学、历史、英语和国际关系,46%的学生集中在这五大专业。这些美国的精英大学培养的是未来的领袖,要把握大方向,其关怀和训练当然必须宏观,不能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学数钱算账。这些精英学校,大部分学生出身于中高产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很高,对大学有充分的理解:大学主要是一种精神经历,上大学的最基本目标,是培养兴趣、发现自己、认识世界、反省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度过了这样的4年人生,再想实际问题也不迟。

答:

【考点】考查概括性压缩语段。

【答案及评分要点】发展方向与父母理解(或培养意图与家庭意愿)使美国精英大学人文学科成热门。(本题5分。共涉及"美国精英大学""人文学科""热门专业""发展方向""父母理解"5个要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思路分析】压缩的步骤是审题→分析→取舍→加工。考生可以先给选文安句子编序号,再勾画出每句话的中心词;再将同类项合并一下;再组合成一个因果复句即可。

点击下载全部:高考语文易错知识点矫正:压缩语段

推荐阅读:09全国高三语文9-11月考: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全国重点中学期中考试分类精编:语段扩展与压缩

语文)五年高考、三年联考